記得剛入行那會,曾正兒八經的接受了一番入職培訓。當時公司擅于作激勵演講的某總作為開場,帶著一股昂揚之氣向沒怎么見過“世面”的我們,展示了公司過去兩年在游戲圈創下的“宏圖偉業”。末了既直接又隱晦的說,好的項目組程序員年薪能去到多少,而策劃的分紅又多么的豐厚。
我相信在那個階段,的確有很多80后草根打工者,通過時興的頁游迅速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。
到80末的年輕人入行時,他們左手把握巔峰時期的頁游,右手牽著黎明前的手游,聽著前輩們的致富神話,一度讓他們打滿了雞血。
時至2019年,回過頭再看看當初一起入行的小伙伴,成功走上人生巔峰的寥寥,步入中產階級的也不算多,更多的人仍然在被動式的996、9116中沉淪。
一直在尋覓時機的85后
伴隨頁游、手游興起爆發,85后游戲人曾位處游戲行業最好的時代,他們同時也是前幾年游戲創業大潮的主導者。
2012年~2014年,恰逢手游爆發前期,游戲產業格局并未正式形成,像騰訊、網易等大廠都處在摸石頭過河階段,而如米哈游、莉莉絲這種具有個性特色的研發公司也幾乎沒有。當時的85后從業者對于創業的興趣遠高于大公司帶來的吸引力,這批人很少沒有創過業或進入到創業團隊的經歷。
即便在創業最好的時代,九死一生的命運也不會為之更改。
前段時間朋友老A跟我說,想找幾個人一起做H5,最后再搏一搏。眼見年紀越來越大,加班越發的力不從心,拼也拼不過年輕人,去大公司又難適應,如果再出不了頭,過幾年只能選擇回老家了。
對于很多85后來說,上有老下有小,身上很多還背著房貸,尋找快速變現翻身的機會顯得既無奈又迫切。
而H5游戲的重燃,小游戲廣告變現的可行性,微信中重度小游戲的變現成功實例,一些長尾小渠道帶來的機會此刻也讓他們嗅到了新商機。至于最后能否成功,也只能靜待時間的洗禮。
追求“背書”但不太想創業的90后
前兩年有個圈內90后朋友,離開第一家公司后他跟我說,下一家非大公司不進。后來他輾轉幾個一線城市,幾經艱辛,最終進了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廠,而今發展得也十分不錯。
另外一個94年的小朋友C,從一家上市公司跳至國內二次元領軍團隊。我問他換工作主要考慮哪些點,他說更在意三年后他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,不太考慮現在(待遇等)。同時他也認為現階段的游戲行業,真正能給你好前景的公司,一般都給得起好的待遇福利。
“身邊能力比較好的同齡人,想法其實都差不多的,大家都更在意長遠規劃。”C說。從實際工作反饋及感受來看,C說確實很不一樣。“現在這個公司的人做事,感覺比原來的至少強上幾個位面,學到的也多。”
在廣州某大公司當策劃的小朱則表示:“感覺要好好做游戲策劃,還是得出國學習做3A,門檻較高具有競爭力,回國也有更多機會進大廠,現在國內做數值游戲競爭太大了,都是賺辛苦錢。”
比起前輩們,90后顯然更早明白“打工者”的要領。在就業上他們更追求大公司或口碑公司,希望借助大公司的優勢,幫他們在計劃時間內盡快成長。
而相對于85后,90~95之間的年輕人雖然有不少趕上了手游的早班車,但是由于經驗、資源積累的時間有限,因而選擇創業的比例相對較低。再加上他們所處階段,行業大公司,或專注于某領域的個性研發團隊陸續起來,對于他們的就業選擇,目標格局更為明朗。
最近一次我問C,未來是否會考慮創業,他則直接說暫時沒有這個想法。反觀其它選擇進入大公司的90后的圈內朋友及舊同事,至少目前來看,出來創業或有明確表露創業意向的確實寥寥。
小朱則表示,游戲行業還是主要靠資本運作,現在去創業如果沒有大公司背景支持,基本完蛋。
這幾年國產游戲創業環境日漸趨下,產品成功的門檻高,行業資源多集中于頭部,各大廠商抱團成系,加上總量控制,草根創業者冒頭的機會幾乎都被堵得差不多了。
“我其實打算30歲左右就回老家生孩子了。”小朱直接說道。今年26歲的他雖然在公司混得還不錯,但是他覺得游戲行業現在這個階段,對策劃來說還是吃青春飯,變化實在太大了。
按照小朱的規劃,他打算再過幾年便帶著老婆一起回老家,“我老家也是省會城市,已經在市中心買了房,過幾年回去有車有房不用加班,干嘛要留在廣州當韭菜,普通人為的不就是車子房子以及幸福的家庭么。”
當然也有不同想法的,在上海某知名公司任職的運營C則表示,自己未來并不打算轉行,但最后還是希望能回廣州做游戲,前提是找到一家能夠重視運營的公司,不要太壓榨,且有足夠的發揮空間。“那邊(廣州)的游戲,大多是一波流,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,沒什么意思。”C說到。
相較于85后游戲從業者,90后整體的家庭條件普遍會更好一些,但他們普遍覺得,雖然奮斗的環境好了,但是在一線城市生存的壓力比過去的85后更大。“85后犧牲生活那么多年還能奮斗出一套房子,而90后一樣996,什么都沒……”小朱無奈道。
入行三年,小朱感嘆:“當初選擇進入游戲行業,是覺得這個行業有激情,也有成功的可能性(雖然可能只是一點點)。但過去會選擇進來做游戲,不意味著5年后的我也會一直堅持。”
不認可“埋頭苦干”精神的95后
去年領英發布了一份《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》,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統計了各個年齡段從業者的“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”。比如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超過4年,80后平均為3年半,90后為19個月,而95后僅為7個月。

從業時長側面也反映了各階段從業者的顯著差異。在過去1,2年里,筆者身邊不乏HR反映現階段新人不好招,且新人離職速度加快的問題。而另外一位主策朋友則表示,他覺得現在的95后新人從執行力到態度表現,整體沒有以前的新人好帶。
有個做教育相關的朋友曾跟我說,他認為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對于一些職場“硬技能”像PS、傳統辦公軟件等,掌握的基礎及其鉆研精神不及當年剛畢業的85后的或90后。但相較于他們的前輩,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,比如可以非常快速的掌握各種P圖APP、視頻APP等新內容。
由于互聯網的發展,過往的“硬技能”對于他們來說現在可能不再是職場主要門檻之一,有更多“傻瓜式”的工具給他們使用,而他們需要付出的是更多思考和創意,這是時代帶來的變化。
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憂慮,他曾隱晦的說,互聯網這10年變化可以說天翻地覆,但象牙塔里面所教的大多數還是10年前的那一套,很多孩子獲得新鮮的內容都是來自發達的互聯網,這也意味著同一輩年輕人之間的差異化在不斷擴大,他們所在的環境越來越決定他們的眼界。
而那些率先深入接觸互聯網的95后的年輕人,他們對于前輩們在做游戲方面體現的“埋頭苦干”精神,也越來越不認可。
最近剛入職某游戲公司運營崗位的小優,離開前東家的原因就是公司規定每個人不論事情有沒有做完,都必須996,并且加班太少的還會被叫去談話。
她說:“相對于自己能支配的個人時間,晉升和薪資對我來說并不那么重要,我需要一份工作,但我也要生活。”并且她表示,她在業余時間也有在做直播,每個月從直播那取得的錢并不比一個新人的工資少。
互聯網內容領域的繁榮,給予95后提供更多賺錢的形式,比如他們可以業余畫漫畫、拍短視頻、做直播以及寫小說等。除此之外,95后所處家庭普遍經濟壓力較小以及他們個人思想上的變化,也對他們選擇工作的方式和態度有著極大的影響。
前段時間社會學者李春玲公開表示,日本如今出現的“低欲望社會”問題跟“過勞時代”是有很大關系的,年輕人看到父輩那么拼命卻老來卻還是那樣,導致現在很多日本年輕人寧可不婚不育不買房,也不要拼命。
而在騰訊此前發布的中國《95后新生代人群研究中》曾這樣總結95后的標簽:人群、興趣與機會。折射到職場上,就是95后對于從事的工作內容,興趣與共事的人更在意。
我有個HR朋友,他說現在面試新人的時候,一般遇到比較活躍的年輕人,他都會問一個問題,“工資、前景提升、同事氛圍、工作內容……等選項,你更在意哪個。”而絕大多數的年輕人則會選擇同事氛圍。
雖然這只代表了一部分95后的想法,但是不可否認,與前面幾代游戲人相比,這類人群比例在不斷的提升。
而據我對身邊部分95后的了解,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也非常拼,只是他們更愿意將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。就像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衛哲近期在混沌大學所發表的觀點,他認為很多85后是“干一行,愛一行”,而95后則更多是“愛一行,干一行”。
結語
三代游戲人的想法差異,毫無疑問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。曾經有位85后的朋友對我說,他其實還是挺羨慕現在的年輕人的,至少有更多機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而他今天那么努力,也不過是希望他的下一代可以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。
?
溪谷軟件,讓游戲運營簡單高效!溪谷軟件為手游、H5游戲、頁游等產業提供專業、可擴展的游戲運營技術解決方案,減少游戲平臺源碼開發成本,實現項目快速上線,目前已服務300多家游戲行業企業,獲得廣泛好評。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產品細節,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或與我們客服人員聯系。
?
趕快咨詢客服
tel:18652263285(小龍)
tel:13270282266(海唐)

掃一掃二維碼
關注視頻號查看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