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手游運營來說,買量是必修課,買量即是進行廣告投放,越來越多的游戲通過買量進行玩家積累。
隨著買量市場的競爭白熱化,大廠加快速度“跑馬圈地”,一些優質研發開始選擇自己做買量或與固定的買量發行合作,尾部的買量廠商談判優勢將不斷下降。
一位買量負責人表示,未來純買量廠商的利潤空間將最先受到影響,因為好的產品只會越來越少,競爭者是一方面,版號限制也帶來不小的影響。而對于買量廠商而言,產品斷檔就等于虧錢,因此對于他們來說,還是希望能找到合適的CP進行綁定合作。
為了降低未來發展風險及提高利潤,每家廠商都在思考應對策略。比如部分純買量廠商這兩年有意識的在布局發行業務,同時尋找優質CP進行深度合作。
但我們也發現,一些連續產出爆款的研發商,反過來開始自己搭建買量、發行團隊。比如原本主打研發的詩悅網絡,憑借多款破億流水的自研產品積累下的資本,成為了去年下半年買量飆升榜內的廠商之一。
?
數據源自DataEye《2019年移動游戲買量白皮書》
對于已經布局好這些模塊的廠商,加大對不同品類產品的研發則成為了戰略側重項。
比如4399,近兩年國內海外雙雙取得突破性進展。雖然他們在國內以及韓國市場取得突出成績的產品主要仍為仙俠/魔幻類RPG,但是據相關人士透露,內部對于SLG、二次元、放置等品類均已在立項研發。
像君海、游愛等廠商,則是基于主營業務,通過投資或設立子公司,大力布局研發、買量等業務,據觀察近兩年也分別取得了不錯成效。
通過交流,你不難發現今天廣州廠商對于研發的重視。在經歷的頁轉手、買量時代的兩輪洗牌之后,不少“彈藥”相對充足的廣州廠商將目光瞄向了更遠,比如海外市場,比如未曾“攻下”的品類。
掃一掃二維碼
關注視頻號查看視頻